今天是

统战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 >统战理论>详细内容

引导高校党外教师在意识形态领域发挥作用的机制研究

作者:郑军里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1-03 11:05 浏览次数: 【字体:

摘要:高校党外教师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在高校统战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其独特身份和心理特点,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中,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不仅需要党员教师的努力,也离不开党外教师的团结、努力和协作。本文针对高校教师统战工作研究不足的现状,从群体定位、引导机制、作用路径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校党外教师;意识形态;机制;路径

 

 

引言

党的统战工作是建立统一战线,充分调动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凝聚人心,发挥各阶层力量的重要手段,无论在什么阶段,都绝对不能忽视统战工作。革命时期,它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和基本保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时期,要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任务极其艰巨,因而党的统战工作同样不能忽略。在2015年5月20日举行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就曾指出:“要深入研究统战工作面临的形势,扎扎实实做好统一战线各方面工作,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1]习近平的讲话再一次凸显了统战工作的重要性,为新时期的统战工作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意识形态的工作,他在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并在讲话中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2]而高校作为的培养人、塑造人的教育重地,在意识形态领域方面的工作极强重要,“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事关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事关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事关党的事业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3]高校作为高级科技人才、高级知识分子聚集的场所,是统战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教师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同时,高校中除开共产党员之外,还存在着大量的其他民主党派、以及群众身份的无党派人士、人员构成成份复杂。同时,高校教师文化程度较高,善于思考,具有自主性、独立性、理性等方面的心理特点,他们由院士、博士、硕士、学士、教授、副教授、讲师等人员组成,学历层次高、影响大、联系广。高校教师的上述特点使得他们一方面愿意支持党的思想工作,向党靠拢,另一方面也对党的思想工作具有一定的自我防范性。因而一方面要在高校中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基础上,推进科研教学工作,并助力于社会发展,另外一方面,又要求在巩固和发展高校教师的统战工作时,要针对高校教师的特点,尊重他们的人格,保证他们的尊严,方法策略得当,以便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而,本文针对高校教师统战工作研究不足的现状,从群体定位、引导机制、作用路径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能探索出一种引导高校党外教师在意识形态领域发挥作用的合理机制。

 

  • 高校党外教师的群体定位

高校党外教师是指高校中除开共产党员之外的其他教学人员,从文化层次上划分,他们一方面是高级知识分子,学历层次高,普遍具有本科以上的学历,以硕士学历居多,博士,博士后,海外归国人员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另一方面又是社会的精英阶层,党和国家对于知识分子早有定位,认为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之一,是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知识分子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从革命战争时期开始、到新中国建立,再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一直是需要团结的力量,并且从革命实践到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知识分子已经充分证明其重要性。

高校党外教师作为高校教师的主体,由于教育程度高,思辨能力强,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因而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一方面表现在自主性、独立性强,由于涉猎众多、知识面广,广泛占有国内外资料,因而对于大到世界各国历史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热点,小到家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具有较多的、较全面地了解,且有相对丰富的间接经验,理论知识充足,遇到问题时也喜欢根据理论经验进行解决,同时,高校党外教师长期从事教育学生的工作,是学术或者学习上的权威,因此,在社会交往、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普遍较自信,他们对日常和社会生活中有自己的见解,自主性较强。

其次,无论高校党内教师还是党外教师都具有较强的规则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高校教师普遍接受过多年的教育,长期的教育熏陶既增长了他们的知识才干,也强化了他们的规则意识,以及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再加上社会上对于教师为人师表的期待,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社会的关注,使得他们更具理性,大多数高校教师在处理事情时不会太冲动,在日常生活中也会考虑自己的行为对于社会和家庭的影响。

另外一方面,高校党外教师也具有某些负面特点,一是容易形成刻板印象。例如高校教师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自主性是好事,但有时也会走向另一种极端,那就是他们更喜欢用自己所掌握的理论指导实践,更喜欢按自己的方式处理人和事,容易对某些事件形成刻板印象,而一旦形成某种看法,由于他们职业特性,通常极难扭转。

二是高校党外教师的参与意识、积极性、自觉性方面相对偏低。按教师的群体作用和影响划分,高校教师可以分为榜样群体和一般群体,[4]虽然,高校党外教师作为高校中的非党员教师,还有着自己独特的群体心理特点,他们具有愿意听党领导,为国家作贡献、为教育努力、为学校作奉献的意识,但相对作为榜样群体的党员来说,他们属于一般群体,在参与意识、积极性、自觉性方面相对偏低,在面对重要事情或者是关键时刻普遍持观望态度,这是他们的局限性的一面。

 

  • 引导高校党外教师在意识形态领域发挥作用的机制

思想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和国家的领导权,主导权,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道路,它的成败决定着党的事业的生死存亡,具有无可比拟的极端重要作用,而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占绝大多数的党外教师,是国家、教育、和高校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影响着教育事业的千秋大计,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高校倡导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历来都是各种社会思潮集中的地方,对于引导高校党外教师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研究,将能充分发挥党的统战武器威力,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团结可以团结的一切人,以促进高校的意识形态思想工作,进而确保党的统治地位,确保党的教育大计。针对高校党外教师的独特的身份特点和心理特点,结合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实际,采取合适的方法策略,才能制定出能正确引导高校党外教师在意识形态领域发挥作用的机制。

(一)引导高校党外教师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中的积极因素。

高校作为党和国家的教育部门,担负着培养经济社会需要的高级人才的重任,高校教师则被赋予了“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三大任务和要求,因而高校历来就是重要的思想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高校教师的意识形态工作是高校教学工作的基础,高校教师的意识形态工作做好了,才能在教学活动中的做好学生的意识形态工作,才能做好教学工作。

高校的意识形态建设既具有积极因素,也具有不利于工作开展的负面因素,在积极因素上,一方面,高校建立有极其完善健全的党组织机构,在各个学校总部、二级院校及其它附属机构、甚至是学生班级之间都有党组织,它们深入到了各个基层,这是高校思想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基础,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指挥体系,同时,高校党员也在高校教师中占有较高的比例,他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境界高,业务能力强,是模范先锋,是榜样,可以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是高校思想意识形态建设能够依托的力量。同时,高校由于长期面对各种复杂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长期进行思想意识形态的教育,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由于高校本身就是思想意识形态建设的研究场所,聚集了大批的思想政治工作人才,储备有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这为引导高校党外教师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奠定了基础。同时,作为知识分子,长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高校党外教师长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普遍具有为国家贡献的意愿,有为中华崛起而努力的志向,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意识,主观意愿较好,同时,由于教师的职业特点,作为高校教师一部分的高校党外教师长期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前线,具有较强的明辨是非的能力,这对于高校意识形态的建设是有利的方面。

  • 引导高校党外教师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中所面临的制约因素。

中国共产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他们是思想觉悟高、积极性高、战斗力强的代名词,高校党外教师的非党员身份决定他们在思想认识上还是与党员教师有一定的距离,一方面,他们对于思想意识形态工作常常持中立态度,不大愿意主动参与,不大愿意献计献策,也不大愿意采取行动,当然,也不会提出反对意见,多以一种置身事外的态度面对思想意识形态方面工作。另一方面,而由于高校教师所持有的独立性、自主性,长期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又使得他们对于思想意识形态工作具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对于高校意识形态的建设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因素。此外,由于高校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掌握了极为丰富的资料,长期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长期以来形成的观点极难改变,要说服他们转变思想非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长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工作的开展更为困难。

  • 引导高校党外教师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机制。

针对高校党外教师的身份特点和心理特点,考虑到高校党外教师在意识形态建设上具有的积极及消极双重因素,需要提出相应的策略,使用相应的激励机制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团结他们,引导他们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中发挥自己的力量。具体来说,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依靠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组织是党的核心机构,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代,都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是凝聚人心,开展工作的指挥中心。而党员思想意识高,业务能力强,可以在群众中做好表率的作用,带动非党员群众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引导非党员群众以党的政策方针为指针,进行思想意识形态建设和社会经济建设。因此,在引导高校非党教师的意识形态建设的过程,必须依靠、依托党组织,强化党的建设工作,以党组织为核心,以各个体党员作为先锋模范,切实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2、强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建设,丰富意识形态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思想意识形态的理论核心,是党的思想灵魂,自诞生以来,面对各种各样的复杂形势,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变得越来越强大,究斯原因就是因为它是不断丰富的理论,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强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的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切实掌握好已有的理论知识,紧紧抓住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做到在实践工作中能信手拈来,灵活运用,另一方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要在实践中发展,因而还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在实践中丰富马克思主义,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情况,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这样,在做好高校党外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时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3、开放包容,加强引导,尊重高校党外教师独立人格和尊严。

高校党外教师作为高级知识分子,长期处在教育的第一线,很多样皆有擅长,部分人甚至是某些领域的权威,具有较为独立的思想意识和人格尊严,因而对于他们的首先要持开放包容、尊重人格的态度,倾听他们呼声,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对于他们的某些不相一致的思想倾向,不要一棒子打死,而是要仔细探寻这种思想形成的原因、环境,对症下药。而在具体的工作态度上,要细心耐心,持一种尊重人,爱护人的态度,更多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思想转化,以行动打动人,以精神鼓励人,以切忌急躁冒进,强硬强迫,否则可能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4、加强宣传,制造思想意识转化的氛围。

在思想意识的转化过程中,不但要强化内因,也要强化外因,内因与外因相结合才能做好思想工作。作为重要的外因,周围的社会环境、思想环境也起着促进作用,它对宣传对象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既要加强常规的宣传工作,也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加强宣传,通过现代传媒例如网络、电视、电影,与传统传媒例如板报宣传、会议宣讲等多种方式进行立体化宣传,以便能达到相应的效果。由于宣传工作并非直接通过人与人的接触来发挥效用的,而是通过 媒介进行传输信息的,因而它也更适合高校党外教师的这一特定人群,可以抵消他们的抵触情绪,可以给他们更多的思考的时间,在深厚的氛围之中,高校党外教师将会体验到不一样的感受,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

5、完善高校党外教师意识形态建设的激励机制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有从物质到精神各个层次的需要,既需要生存资料,也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以此为根据,心理学家提出了激励机制,以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为手段,鼓励被激励对象努力工作。激励机制可以分为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机会激励等方式。[5]在高校的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也可以运用激励机制,以促进工作的开展。首先,可以给予在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中表现积极的高校党外教师一定的物质奖励,这既可以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也具有荣誉的性质。其次,也要给予表现良好的高校党外教师相应的精神奖励,例如通报表扬,大会表扬,给予积极分子称号等。最后,还要给予表现良好的党外教师机会奖励,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党的事业,甚至是转变为党员,也要给予他们更多的业务学习机会,让他们成为业务骨干。物质和精神的满足将会给予党外教师极大的鼓舞,让他们更加拥护党,以更加坚实的步伐前行,同时,对于其他党外教师也起到一种示范作用,从而带动更多的党外教师向党靠拢,支持党的政策,拥护党的领导。

 

  • 高校党外教师在意识形态领域发挥作用的路径

如果高校党外教师仅仅具有在意识形态发挥作用的意愿,而社会和高校如果没有给他们提供合适的作用路径,也是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的,因此,探讨在党和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如何出台有利于激励高校党外教师在意识形态领域发挥作用所需要的扶持政策、为高校党外教师提供便利的工作条件和交流渠道,并分析高校所能提供的条件,量力而行,尽力而行,对于高校党外教师在意识形态发挥作用极其重要。

(一)、出台党外教师在参与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建设中所需要的扶持政策

党外人士在宪法上被赋予了参政、议政的权利,他们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参政议政,高校党外教师当然也有参政议政的权利,不仅如此,在高校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中,还要充分利用高校党外教师的力量,高校党外教师在高校教师中占极大的比重,只有团结他们,发挥他们的力量,才能做好意识形态的建设工作,这不仅是高校教师本身的事,也是关系到高校学生的事。以党的政策为核心,发挥民主集中的原则,制订相应的高校党外教师扶持政策,尽量为党外教师的意识形态工作开展提供支援和帮助,使他们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有规可依,有规保障,这将有利于党外教师工作的开展,可以使他们放手投入意识形态工作。

(二)为党外教师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发挥作用提供便利的工作方式

高校党外教师作为教师在意识形态上充分发挥作用,需要提供给他们平台,以支持他们的工作,让他们有施展才能,发挥才干的机会。这种平台可以是宣传平台,例如可以让党外教师参与意识形态方面宣传工作,制作宣传资料等,撰写宣传文章等。这各平台也可以是工作平台,例如可以让党外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给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这种平台还包括学习平台,例如可以给党外教师提供意识形态方面的理论帮助、意识形态领域的业务学习机会等,也可以给党外教师参与、观摩党组织的一些活动,让党外教师耳濡目染,亲身体会党的意识形态工作。

(三)为党外教师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发挥作用提供畅通的交流渠道

思想意识形态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不断了解情况,掌握舆情,针对各种具体情况,具体解决,也就是在具体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给党外教师提供便利的交流渠道,例如研讨会交流、书信交流、现代传媒交流等,让党内、党外教师之间,党外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切磋,互相促进,可以交流理论经验所获,也可以交流实践交验,并能通过交流让党外教师畅所欲言,毫无保留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充分了解党外教师在具体实践工作中的成绩与收获,以及困难与不足,从而能对他们所取得的成绩以鼓励,对并在必要的时候,给他们伸出援助之手,消除他们的担心,温暖他们的人心,促进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

(四)充分利用高校所能提供的条件,为高校党外教师的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保障

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存亡,高校领导层必须意识到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高度重视作为教育者之一的高校党外教师的意识形态工作,为高校党外教师的意识形态转变和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力所能及的保障。一方面是为他们提供必须的物质保障,解决党外教师的意识形态工作开展所面临的物质困难,例如宣传工作中所需要的经费、理论研究需要的经费等均属于这一范畴。另外一方面要为高校党外教师提供精神保障,让他们免除后顾之忧,可以全力投入到意识形态工作中去。此外,还要为高校党外教师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保障,不断领导组织意识形态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推进理论领域的进步,从而有力地支撑起高校党外教师的意识形态工作。

 

  • 结语

高校党外教师是高校工作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意识形态的建设则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高校作为统一战线重要的阵地,在意识形态的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党员教师充分的挥带头作用,也需要党外教师的广泛参与和支持。而在引导党外教师在意识形态上发挥作用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各种有利因素和消极因素,了解高校党外教师的身份特点和独特的心理。并根据他们的这些特点制定引导他们在意识形态上发挥作用的机制,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党和国家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此外,在引导党外教师发挥自身才能建设意识形态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党外教师的积极性的问题,还要考虑高校教师在意识形态领域发挥作用的路径问题。要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尽量制订有利于他们发挥作用的政策、提供便利的条件和交流渠道,提供力所能及的保障,以利于高校党外教师在意识形态领域上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秦金月,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cppcc/2015-05/21/content_35621788.htm,2015-5-21.

[2] 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8/20/c_117021464.htm,2013-8-20.

[3] 肖慎钢,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统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1)2014:72-74.

[4]李镇堂,高校教师群体心理特点及对学校管理的影响,中国成人教育,(1)2008:32-33。

[5]让·雅克·拉丰,激励理论,邹恒甫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第28页。

 

课题组成员:黄艺平 陈明丽 简圣宇 陶义美 黄丹

分享到:
【打印正文】